《兩漢易學與道家思想》深度解析
一、书籍核心信息
信息维度 | 详情 |
---|---|
书名 | 《兩漢易學與道家思想》 |
作者 | 周立升(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,道家文化研究专家) |
版本 |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,属“道家文化丛书”系列 |
ISBN | 978-7-80646-277-5 |
页数/定价 | 299页,定价22.00元 |
内容框架 | 分为十章,系统阐述汉易与道家关系的四阶段演变: – 西汉初年黄老思想说易(《淮南子》为代表) – 武帝时期儒门易折变与隐士易崛起(孟喜、京房象数易) – 西汉末至东汉初易老会通(扬雄《太玄》、郑玄易、荀爽易) – 东汉末道教易学诞生(魏伯阳《周易参同契》) |
学术价值 | 首次系统揭示两汉易学与道家的隐显关系,纠正“汉易为儒门易”的传统观点,为道教易学研究奠定基础 |
二、作者背景与研究动态
- 周立升学术背景
- 1936年生,山东庆云人,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
- 山东大学哲学系奠基人,曾任系主任、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
- 研究方向:易学、道家哲学、齐文化与稷下学
- 代表著作:《老子的智慧》(1998)、《稷下七子捃逸》(2010)
- 书籍评价与争议
- 学术贡献:首次系统梳理两汉易学与道家思想的互动,提出“汉易四阶段说”
- 研究方法:结合出土文献(如马王堆帛书《周易》)与传世典籍,论证严密
- 引用情况:被《周易研究》《道家文化研究》等期刊多次引用,成为易学史研究必读书目
三、书籍内容详解
- 核心观点
- 汉易非纯儒门易:指出汉易自始至终与道家思想存在或隐或显的关联,如《淮南子》以黄老思想解易
- 道教易学起源:魏伯阳《周易参同契》融合《易》《老》炼丹,标志道教易学诞生,影响后世两宋图书易学
- 关键案例分析
- 《淮南子》的易道观:提出“原测淑清之道,捃逐万物之祖”,将《易》道与道家“道法自然”结合
- 郑玄易的特殊性:以《老子》思想注《乾凿度》,显示其易学与道家更密切
- 虞翻易的争议:广引《老子》而不及仁义,引发“虞翻易是否属儒门”的学术讨论
四、获取与研究方向建议
- 实体书获取
- 联系国家图书馆古籍部(电话:010-88545363)查询馆藏状态
- 通过孔夫子旧书网(kongfz.com)搜索二手版本
- 电子资源
- 国家图书馆“文津搜索”(https://read.nlc.cn/%EF%BC%89%E5%8F%AF%E5%B0%9D%E8%AF%95%E5%9C%A8%E7%BA%BF%E9%98%85%E8%A7%88%E9%83%A8%E5%88%86%E7%AB%A0%E8%8A%82
- 知网(CNKI)检索《周易研究》2002年书评(需机构权限)
- 研究辅助
- 对比《汉代政教关系研究》(汪圣铎著)中陈抟与张守真的差异分析
- 参考《中国民间宗教史》(马西沙等著)中道教与王权互动章节
是否需要进一步分析书中具体案例(如《周易参同契》的易道融合)或提供研究论文推荐?